“现在的儿科门诊和以前不同了,两孩政策放开,来看病的多是一家四口,大宝和二宝一起生病,一起来看病。”昨天中午,国家级名中医、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俞景茂教授看完门诊,感慨地说。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一个感冒,另一个就容易交叉感染,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只差两三岁,父母照顾起来特别吃力。
两孩时代,省中医院的儿科门诊量较以往增加了两三成,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小病人,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批准设立了儿科专业,最早将于明年招生,以缓解儿科医生荒。
儿科门诊大宝二宝扎堆看病
“一早,就有四对父母分别带着两个孩子来看病,有的来晚了,只得加号,一次就要加两个号。”俞教授专门看呼吸道疾病,最后一对进来的患儿是兄妹,儿子5岁,女儿3岁,父母特意请了假,赶到省中医院名中医馆,求俞教授加了两个号子。
俞教授一看,女孩脸色苍白,不停地咳嗽。一问,孩子已经感冒两三天了,一直没好。前一天半夜,突然哮喘发作,喘不过气来,把大家吓坏了。旁边大一点的哥哥也是一脸病恹恹,除了和妹妹一样感冒,还有胃痛、消化不良的症状。俞教授给两个孩子开了药,一起治疗。
“早上来看病的小朋友多是‘一拖二’,最多的就是双双患上感冒、哮喘、扁桃体炎。”俞教授说,年龄相仿的大宝和二宝,体质都差不多,年龄一般也只相差两三岁。家里人多,一个生病了,另一个也容易交叉感染。
设儿科专业缓解医生荒
俞教授感慨地说,以前儿科门诊只看得到双胞胎,且只占极少数。现在两孩时代,都是大宝和二宝同时来看病。
两个宝宝最容易同时得什么病?“排在第一位的要数呼吸道疾病,占了60%。”俞教授说,其次是消化道疾病,两个孩子最容易同时吃坏或者吃多,导致上吐下泻。第三就是神经系统疾病,比如多动、抽动、遗尿等问题。
俞教授说,现在的儿科门诊量比前几年增加了两三成。平时,他坐门诊时,半天最多要看四五十个小病人。但儿科医生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。
“我们医院一共有20多位儿科医生,但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儿需求,这应该是各大医院儿科存在的普遍现象。儿科医生累、责任重、风险大、待遇低、人才缺、医患矛盾多,许多医科学生不愿意选择儿科专业,儿科医生跳槽改行的也不少见。”当了40多年儿科医生的俞教授说,为了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儿科医生,今年,浙江中医药大学正式设立儿科专业,最快将于明年招生。
为了培养儿科人才,俞教授还专门总结了自己的从医经验以及儿科各家经典学说等,编写了一本《儿科各家学说及应用》的教科书,供临床学生学习参考。
让孩子睡眠充足、多吃粗粮
家有两个宝宝,如何少生病是一门学问。俞教授从做爸爸到当爷爷,总结了许多育儿经验。
“首先两个孩子生活要规律,睡眠充足、饮食规律。”俞教授说,以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例,一天要睡足11个小时,其中包括午睡一到一个半小时,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。没有午睡的孩子,一般建议晚上8点就上床。
有些孩子上了床还很兴奋,俞教授支招,父母在睡前要尽量创造安静的氛围,别让孩子在睡前看电视,白天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这样自然睡得好。
如今二胎妈妈中高龄女性增加,许多是靠试管婴儿生下第二个宝宝。俞教授说,从中医上来说,试管婴儿的孩子先天不足,后天要补肾。“别看这些孩子的身高、体重和普通孩子一样,但他们的免疫力往往稍差,容易生病。父母更要注意,平时要让孩子吃得清淡,多吃粗粮和杂粮,饮食不要过于精细,适当时可通过中医调补。”